页头图片

20年|WWF在武汉区域开展保护工作20年

2024-04-26 火狐体育全站app最新

  3月25日,WWF在武汉举办了“地球一小时”线下公益活动和熄灯仪式。自2007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创办以来,武汉是最早一批响应和支持的城市之一。今年,来自社会各界的新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见证世界上最大的一小时,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梳理总结了20年合作的工作轨迹,分析未来长江中游生态河湖复合ECO及长江江豚等重点珍稀物种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初步明确了未来工作的目标、方向和行动。

  致力于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年来WWF与本地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民间志愿者亲密合作,见证湖北省湿地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斐然:

  全省湿地面积达144.5万公顷,占长江经济带湿地总面积的12.5%,湿地保护率达到52.5%;武汉作为中国内陆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从百湖之家市荣膺全球唯一人口超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长江江豚整体中种群数量首次实现止跌回增,频繁出现在武汉市中心水域,与有荣焉。

  8月,WWF武汉区域项目组成立,致力于长江中、下游河湖湿地ECO的有效保护与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期,启动为期五年 “还长江生命之网”项目,在洪湖、天鹅洲、涨渡湖等地,围绕社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规划利用、重建江湖联系、保护区网络建设、流域综合管理四个领域开展示范工作。

  在WWF推动下,2003年至2004年冬季开展首次长江中下游冬季水鸟同步调查。第一次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尺度对水鸟现状及威胁做全面系统评估。鉴别出33块湿地满足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并以此呼吁提升其保护级别,申请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与湖北省林业厅共同发起成立湖北省湿地保护区网络,设立首批湿地保护基金。把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项目示范点,在阳柴湖建立5000亩保护与恢复示范区。2006年,洪湖案例在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获“湖泊保护最佳实践奖”。

  在天鹅洲恢复季节性江湖连通,1998年后重新实现天鹅洲故道与长江水文与生态联系。联合长渔委等发起“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小额基金项目”,在洪湖、安庆、铜陵、镇江等地开展监测、宣传和保护区能力建设。

  2007年至2012年间,WWF与合作伙伴开展气候与能源项目,通过政策影响、实地示范和宣传推广等,开展长江中下游的环境流维持与恢复、环境气候友好农业示范、长江中下游湿地与豚类保护网络等十大行动。

  搭建多方参与平台,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树立生产企业示范,推动CDM认证,从而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湖区的畜禽养殖业污染,实现湖区水资源保护、湖区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下畜禽业的温室气体减排。

  世界水日,WWF与武汉市水务局合作启动“武汉大东湖江湖连通与湖泊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建立大东湖江湖连通的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系统,开展湖泊水文动态、水生环境的监测,并建立大东湖水生态环境数据库与网站。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是2007年发起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公众环保活动,呼吁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上20:30,家庭及商业体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截至2022年,全球有192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000座城市参与该项活动。黄鹤楼、长江大桥、龟山电视塔等武汉名胜均参与过全球地标熄灯行动。

  2004年3月,湖北省林业厅和WWF共同启动中国首个湿地网络——湖北省湿地保护区网络,开始探索用保护区网络建设的手段来提高有效管理的方法和途径。2007年,拓展为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2010年,在武汉召开的第四届年会上,覆盖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江湿地网络正式成立。

  2002年,为恢复鱼类洄游通道,提升湖泊鱼类多样性,提出江湖连通和灌江纳苗概念,以涨渡湖、洪湖、梁子湖为试点,持续开展生态渔业项目。截至2011年,长江中下游的50个湖泊实施“灌江纳苗”。

  推动三峡大坝进行首次生态调度试验,为四大家鱼繁殖创造适宣的水流条件。通过五年的实验,生态调度被写入三峡葛洲坝梯级调度章程,缓解长江流域中下游生态环境问题。

  开启江豚保护的社会化元年,推动长江江豚保护的社会化参与和主流化进程。此后相继发起“为江豚奔跑”“邂逅江豚72小时”等公众参与活动。

  为期五年“水资源计划”项目启动,围绕长江江豚保护、环境流、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建设、渔业市场转型、企业水管理先锋、流域综合管理等方向,继续推动流域水资源和关键湿地ECO的保护。

  结果显示长江江豚仅存约1000头,整体呈现加速下降趋势,长江干流种群年平均下降速率为13.73%。IUCN于2013年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2013年,启动有机农业示范项目,帮助天鹅洲减少传统农业带来的面源污染。带领天鹅洲岛民,进行可持续种植示范,带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2014年至2016年,将“水回馈”理念引天鹅洲故道,多方合作恢复故道与长江的季节性连通,对故道水体进行干预和管理,利用恢复季节性连通控制长江故道水资源风险。

  推动三峡集团首次开展针对中华鲟保护的生态调度并举办中华鲟放流活动,WWF招募志愿者在放流沿江9座城市接力护航中华鲟。

  自2012年起,WWF支持开展江豚救护避难所迁地保护选点调查,2015年推动成立了何王庙/集成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继天鹅洲经验后,中国成立的第二个迁地保护种群。

  联盟以长江大保护为战略目标,搭建以拯救江豚为核心的交流、合作平台,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参与。确定了以农业部“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为行动纲领,围绕长江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和渔民转产转业两个中心,构建信息共享、交流、社会化参与协作、开展联合保护行动的平台的工作方向。

  延续“水资源计划”的战略目标,融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长江大保护的新形势下,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湖生态调度、长江禁渔、湿地有效管理、河长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以WWF环境教育方法的理念为基础,打造“江城熊猫自然学堂”品牌,面向公众、中小学生开展自然教育课程与活动,培养湿地保护中坚力量和后备人才,普及湿地知识,展示保护理念。以武汉为基点,构建辐射湖北乃至长江流域的自然教育网络。科普馆是WWF在中国首个在地公众展示窗口。

  WWF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就共同建设解放公园湿地科普馆达成合作备忘录 ©️孔雪/WWF

  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共同发布《青头潜鸭保护行动计划》,技术指导沉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恢复,支持《武汉市小微湿地保护修复指南》编制,开发湿地宣教及志愿者服务体系,协助完成武汉国际湿地城市验收。

  引入国际湿地管理有效工具,提供保护修复、生态监测、科普宣教等技术指导,多年来推动洪湖、沉湖、网湖、崇湖国际重要湿地,荆州环古城、返湾湖、沮河、金湖、百溪河、三菱湖、汈汊湖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及有效管理。

  发起主题为“自然资本助力湖北绿色发展”的美丽中国自然保护论坛,来自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以及全国领域内专家共同见证WWF根植中国40年的自然保护工作,分享长江大保护的湖北故事。

  立足 IUCN 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遵循 CBD等国际性公约要求,体现全球淡水豚保护地管理合作,出台《淡水豚保护地有效管理国际评估标准》 (CARDS),推动天鹅洲、新螺段等国家级保护区通过认证。

  WWF在中国开展保护工作40周年活动现场的旗舰保护物种熊猫和长江江豚 ©️WWF

  技术指导首届长江江豚巡护员竞技邀请赛,来自长江中下游5省8个保护地的巡护员们集结长江何王庙/集成故道,以智能巡护系统为载体,全方面提高江豚巡护员的巡护能力与水平。

  深度参与《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筹备及召开,总结大江大湖大武汉的湿地生态治理模式,整合WWF湿地保护、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分享项目成果,为湿地公约未来50年发展提供WWF视角。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 火狐体育全站app最新官方下载
电话: 020 - 2216 5516
传真: 020 - 2216 5516
Email: admin@rq95.com
QQ:
微博: rq95/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40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