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头图片

森林资源“家底”越来越厚了

2023-11-17 火狐体育全站app最新

  初冬的呼伦贝尔,已是寒气逼人。按理说这个季节是森林管护人最清闲的时候,然而在红花尔基林业局宝根图林场北大桥管护站,45岁的布和吉雅依然闲不下来。春防火,夏营林,秋防猎,冬管护,一年中布和吉雅有超过200天的时间守护着林场里的一草一木。“这么大的森林,除了管,还要护。这不,除了日常的巡护、防火,我们平时还要进行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走在熟悉的森林里,布和吉雅不时停下脚步观察树木生长情况。在他看来,23年的护林生涯,这里的山就是他的家,这里的树就是他的娃。

  红花尔基是鄂温克语,意为“山林峡谷”,因位于河谷盆地而得名。红花尔基镇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南115公里,距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125公里,是我国天然樟子松的“基因库”和“能源库”,素有“樟子松故乡”的美誉。

  几十年来,红花尔基林业局始终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管理这条主线,几代林业人砥砺奋进,让这里的森林资源“家底”慢慢的变厚重。

  抚摸着像哨兵一样排列整齐的樟子松,红花尔基林业局天保办副主任陈志明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年,我们通过‘减停、管护’渐次实行,林业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尤其是从1999年第一期、2011年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相继实施以来,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新增防护林、沙区综合治理等多项工程建设,累计造林达到53.6万亩,封山育林13.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46万亩……”陈志明语气中带着兴奋,也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1999年至2009年间,红花尔基林业局“天保工程”累计调减木材产量23.5万立方米,减少消耗森林蓄积39.2万立方米,顺利实现了由“消耗森林资源”向“保护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转变。2015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通过加强后备资源培育和森林抚育,实现了森林资源“增量提质”。

  “减停后,管护责任落实得是不是到位,事关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全局。所以我们构建起了‘林业局、林场、管护站、管护人员’四级森林管护体系,形成了‘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互相监督,责任共担’的管护大格局。与此同时,依据工程区森林分布特点,优化调整管护模式,分别采取管护站管护、专业与集中管护、林火远程监控和高山瞭望管护、GPS航迹管理和智能巡护监测平台管理等方式,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保证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红花尔基林业局副局长浑军原说。

  红花尔基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寒冷,是这里冬天最显著的特征,对于居住在棚户区的1300多户林业职工来说,则更加刻骨铭心。

  往两块木板中浇灌泥浆,凝固后就成一堵墙,多少人几十年生活在“板夹泥”房子中,夏天漏雨、冬天穿风。曾经的棚户区生活,让冯建林一直记忆犹新。他回忆,冬天睡觉穿着大棉裤、裹着大棉被,家里冷得说话都直冒哈气。

  而如今,冯建林家的境况有了天壤之别。走进林业棚改安置小区,平坦的路面宽阔整洁,崭新的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孩子们在整洁的小区里追逐打闹,居民们坐在长椅上谈笑风生。

  王雪东今年50多岁,在棚户区住了半辈子,原本居住的自建房经过棚户区改造后,变成了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对于红花尔基广大林业职工来说,2012年搬进沁园小区那天是个大喜日子,1249户职工从此离开了低矮的平房,搬进了明亮的楼房,真正的完成了“有居”到“优居”。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红花尔基林业职工的幸福指数也是年年增加。职工们“五险一金”参保率、缴纳率均达到100%,从没钱看病到看病不愁,护林和护人实现了有机统一。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如今已走过了20多年历程。而红花尔基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这背后是“天保工程”建设的久久为功,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生生不息的传承。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局

  中文域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政务联系方式关于防范仿冒网站风险的提示

  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资源“家底”越来越厚了发布日期:2023-11-16 08:28来源:内蒙古日报朗读

  初冬的呼伦贝尔,已是寒气逼人。按理说这个季节是森林管护人最清闲的时候,然而在红花尔基林业局宝根图林场北大桥管护站,45岁的布和吉雅依然闲不下来。春防火,夏营林,秋防猎,冬管护,一年中布和吉雅有超过200天的时间守护着林场里的一草一木。“这么大的森林,除了管,还要护。这不,除了日常的巡护、防火,我们平时还要进行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走在熟悉的森林里,布和吉雅不时停下脚步观察树木生长情况。在他看来,23年的护林生涯,这里的山就是他的家,这里的树就是他的娃。

  红花尔基是鄂温克语,意为“山林峡谷”,因位于河谷盆地而得名。红花尔基镇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南115公里,距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125公里,是我国天然樟子松的“基因库”和“能源库”,素有“樟子松故乡”的美誉。

  几十年来,红花尔基林业局始终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管理这条主线,几代林业人砥砺奋进,让这里的森林资源“家底”慢慢的变厚重。

  抚摸着像哨兵一样排列整齐的樟子松,红花尔基林业局天保办副主任陈志明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年,我们通过‘减停、管护’渐次实行,林业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尤其是从1999年第一期、2011年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相继实施以来,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新增防护林、沙区综合治理等多项工程建设,累计造林达到53.6万亩,封山育林13.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46万亩……”陈志明语气中带着兴奋,也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1999年至2009年间,红花尔基林业局“天保工程”累计调减木材产量23.5万立方米,减少消耗森林蓄积39.2万立方米,顺利实现了由“消耗森林资源”向“保护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转变。2015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通过加强后备资源培育和森林抚育,实现了森林资源“增量提质”。

  “减停后,管护责任落实得是不是到位,事关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全局。所以我们构建起了‘林业局、林场、管护站、管护人员’四级森林管护体系,形成了‘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互相监督,责任共担’的管护大格局。与此同时,依据工程区森林分布特点,优化调整管护模式,分别采取管护站管护、专业与集中管护、林火远程监控和高山瞭望管护、GPS航迹管理和智能巡护监测平台管理等方式,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保证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红花尔基林业局副局长浑军原说。

  红花尔基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寒冷,是这里冬天最显著的特征,对于居住在棚户区的1300多户林业职工来说,则更加刻骨铭心。

  往两块木板中浇灌泥浆,凝固后就成一堵墙,多少人几十年生活在“板夹泥”房子中,夏天漏雨、冬天穿风。曾经的棚户区生活,让冯建林一直记忆犹新。他回忆,冬天睡觉穿着大棉裤、裹着大棉被,家里冷得说话都直冒哈气。

  而如今,冯建林家的境况有了天壤之别。走进林业棚改安置小区,平坦的路面宽阔整洁,崭新的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孩子们在整洁的小区里追逐打闹,居民们坐在长椅上谈笑风生。

  王雪东今年50多岁,在棚户区住了半辈子,原本居住的自建房经过棚户区改造后,变成了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对于红花尔基广大林业职工来说,2012年搬进沁园小区那天是个大喜日子,1249户职工从此离开了低矮的平房,搬进了明亮的楼房,真正的完成了“有居”到“优居”。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红花尔基林业职工的幸福指数也是年年增加。职工们“五险一金”参保率、缴纳率均达到100%,从没钱看病到看病不愁,护林和护人实现了有机统一。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如今已走过了20多年历程。而红花尔基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这背后是“天保工程”建设的久久为功,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生生不息的传承。

  初冬的呼伦贝尔,已是寒气逼人。按理说这个季节是森林管护人最清闲的时候,然而在红花尔基林业局宝根图林场北大桥管护站,45岁的布和吉雅依然闲不下来。春防火,夏营林,秋防猎,冬管护,一年中布和吉雅有超过200天的时间守护着林场里的一草一木。“这么大的森林,除了管,还要护。这不,除了日常的巡护、防火,我们平时还要进行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走在熟悉的森林里,布和吉雅不时停下脚步观察树木生长情况。在他看来,23年的护林生涯,这里的山就是他的家,这里的树就是他的娃。

  红花尔基是鄂温克语,意为“山林峡谷”,因位于河谷盆地而得名。红花尔基镇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南115公里,距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125公里,是我国天然樟子松的“基因库”和“能源库”,素有“樟子松故乡”的美誉。

  几十年来,红花尔基林业局始终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培育、管理这条主线,几代林业人砥砺奋进,让这里的森林资源“家底”慢慢的变厚重。

  抚摸着像哨兵一样排列整齐的樟子松,红花尔基林业局天保办副主任陈志明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年,我们通过‘减停、管护’渐次实行,林业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尤其是从1999年第一期、2011年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相继实施以来,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新增防护林、沙区综合治理等多项工程建设,累计造林达到53.6万亩,封山育林13.5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46万亩……”陈志明语气中带着兴奋,也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1999年至2009年间,红花尔基林业局“天保工程”累计调减木材产量23.5万立方米,减少消耗森林蓄积39.2万立方米,顺利实现了由“消耗森林资源”向“保护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转变。2015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通过加强后备资源培育和森林抚育,实现了森林资源“增量提质”。

  “减停后,管护责任落实得是不是到位,事关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全局。所以我们构建起了‘林业局、林场、管护站、管护人员’四级森林管护体系,形成了‘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互相监督,责任共担’的管护大格局。与此同时,依据工程区森林分布特点,优化调整管护模式,分别采取管护站管护、专业与集中管护、林火远程监控和高山瞭望管护、GPS航迹管理和智能巡护监测平台管理等方式,做到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保证了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红花尔基林业局副局长浑军原说。

  红花尔基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寒冷,是这里冬天最显著的特征,对于居住在棚户区的1300多户林业职工来说,则更加刻骨铭心。

  往两块木板中浇灌泥浆,凝固后就成一堵墙,多少人几十年生活在“板夹泥”房子中,夏天漏雨、冬天穿风。曾经的棚户区生活,让冯建林一直记忆犹新。他回忆,冬天睡觉穿着大棉裤、裹着大棉被,家里冷得说话都直冒哈气。

  而如今,冯建林家的境况有了天壤之别。走进林业棚改安置小区,平坦的路面宽阔整洁,崭新的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孩子们在整洁的小区里追逐打闹,居民们坐在长椅上谈笑风生。

  王雪东今年50多岁,在棚户区住了半辈子,原本居住的自建房经过棚户区改造后,变成了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对于红花尔基广大林业职工来说,2012年搬进沁园小区那天是个大喜日子,1249户职工从此离开了低矮的平房,搬进了明亮的楼房,真正的完成了“有居”到“优居”。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红花尔基林业职工的幸福指数也是年年增加。职工们“五险一金”参保率、缴纳率均达到100%,从没钱看病到看病不愁,护林和护人实现了有机统一。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自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如今已走过了20多年历程。而红花尔基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这背后是“天保工程”建设的久久为功,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生生不息的传承。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 火狐体育全站app最新官方下载
电话: 020 - 2216 5516
传真: 020 - 2216 5516
Email: admin@rq95.com
QQ:
微博: rq95/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40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