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头图片

林业是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2024-02-01 火狐体育app最新官方下载

  中国园林网8月28日消息:6月20日-22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称:里约+20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聚焦两大主题: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大会的重要成果是达成了一份反映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共识的政治文件──“我们憧憬的未来”。文件以加快实施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为目的,为推进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解读里约+20大会成果文件,有助于我们不难发现森林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变迁,审视里约3个重要公约的履约进展,分析绿色经济能否成为林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催化剂和重要途径。

  成果文件在第五部分“行动框架和后续行动”中专门论及森林,强调森林给人类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惠益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与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比较,森林的功能是否进一步得到加强,对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的支撑作用如何,林业的地位是否有所提高?

  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提到森林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经营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至关重要作用,提出了国际社会关于森林问题的15条原则,包括主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财政援助原则、技术转让原则、林产品自由贸易原则等,强调了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鼓励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利用。但由于森林问题的复杂性、各国森林管理体制差异、缺乏国际森林资金机制等多种原因,大会期间各国未能就缔结《国际森林公约》达成共识。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此感到失望。由此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国际森林问题政府间磋商进程。

  里约+20大会强调了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鼓励制定跨部门政策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支持为有效减缓、制止和扭转毁林及森林退化现象做出的各种努力,促进合法林产品贸易;承诺通过加强在金融、贸易、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和林政管理方面的合作,为改善林区人民生计、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创造条件;呼吁尽快履行《适用于所有类型森林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文书》和国际森林论坛第九次会议部长宣言;提请由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世界主要金融、发展援助和技术机构组成的“森林合作伙伴关系”(CPF)成员单位将森林可持续经营纳入其发展的策略和项目规划。

  2007年12月,第62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适用于所有类型森林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文书》,成为国际森林问题谈判的阶段性成果。文书明确森林可产生多种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并强调森林可持续经营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及其重要的作用,提出25条国家林业政策措施。2009年,《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九次会议报告》进一步强调各类森林在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消除贫穷,保护自然环境,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水安全,减轻和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防治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灾害风险等方面的重大贡献和潜力。里约+20大会成果文件重申了国际社会关于林业问题的承诺和广泛共识,许多相关国际机构和国家强调了林业在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作用和潜力。可以说,森林和林业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认可,这为2015年后谈判缔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森林公约》奠定了基础。

  各成员国在森林政策、法律和国家森林计划的制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00年以来,大约有76个国家制定或更新了其森林政策;2005年以来,69个国家(主要是欧洲和非洲国家)颁布或修订了森林法。国家森林计划覆盖了全球近75%的森林,彰显了各国参与制定和实施有关森林政策、履行国际承诺的政治意愿。根据《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过去10年,由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全球森林已从20世纪90年代每年净减少800多万公顷,下降至现在每年净减少500万公顷。

  从长达20年的国际森林问题政府间磋商进程看,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森林的功能与作用的认识在慢慢地增加,一直有保护和发展全球森林资源的政治意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实现森林多种功能和效益方面也开展了诸多有益的实践;但由于国情不同,发展水平不一,资源禀赋迥异,利益需求差异等原因,各国在如何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方面的分歧仍然较大。问题的根本依然是国际发展合作领域长期讨论的话题:发展中国家从始至终坚持“自主发展权”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更多地关注与林区和以森林为生的人的生计与发展问题,强调发达国家应为可持续发展承担历史责任;发达国家则一味强调“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创新性融资,要求各国应对本国森林负责,注重当前责任分摊,要求新兴国家承担更多国际义务。面对怎么来实现里约+20大会提出的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各国和世界主要利益集团即将开始新一轮的较量。

  成果文件专门论及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3个领域。大会再次做出政治承诺,敦促各方按照《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原则和规定,充分履行其所作承诺,采取比较有效的具体行动和措施,并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

  20年来,里约三公约是否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本次大会上各国对公约的认识和履约态度如何?

  成果文件重申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是当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是全球迫在眉睫的优先事项,敦促《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切实履行其承诺,全方面实施各项决定。

  过去20年,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减少森林损毁、增加森林碳汇是在可预见的将来最具经济、技术可行性的减缓措施。同时,森林生长受光照、温度、水分、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引起温度、湿度、降水和蒸发等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发生频率的增加,也会对森林ECO的稳定性、结构和功能产生着不利影响。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森林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逐渐增强森林减缓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能力。为此,许多国家采取了森林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具体行动。在发达国家,这些行动包括增加景观连通性,增强ECO稳定性与恢复力,提高森林适应极端天气能力等措施。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适应行动纲领普遍缺乏森林适应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方面的内容。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的估计,全球森林生物量中储存了2890亿吨的碳,但由于全球森林面积仍在逐年减少,2005年-2010年期间,森林生物量中的碳储总量每年减少约5亿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经过各缔约方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采取行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从发展的新趋势看,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形势依然严峻。在林业领域,尽管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不断得到推广,REDD+等机制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全球森林生物量中的碳储总量仍在减少,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任重而道远。

  大会重申了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遗传、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审美价值及其维持生态系统的关键作用;再次承诺实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3个目标,要求采取紧急行动,大大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遏制并扭转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申明执行《2011年-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战略计划》,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致力于大幅度增加多渠道筹集的资源,支持生物多样性;鼓励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支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以及恢复退化的ECO。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1990年-2020年期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损失1.5万个-5万个物种。全球森林ECO中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保护区面积在20年间共增加近1亿公顷,增长35%。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试图寻求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公约》提出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持久使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三大目标充满挑战性,其保护范围涵盖全球所有遗传资源、物种及其所栖息的自然生态系统,履约目标实现难度可想而知。同时,《公约》也是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的产物,不同的利益驱动导致思想、观点和行动的差异。证据说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提出的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没有实现,爱知目标能否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会认识到良好的土地(包括土壤)管理对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粮食安全、消除贫穷、增强妇女权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改善供水,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强调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是全球性的挑战,特别是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和内陆发展中国家挑战尤为严峻,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扭转土地退化现象,促进公共和私人资产金额的投入;重申支持和加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和公约十年战略规划和框架(2008-2018)的实施工作;鼓励建立发展伙伴关系,促进科学研究、加强基本的建设、开展国际合作。

  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为360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1/4,110个国家、10亿人口受荒漠化影响。而且,荒漠化土地仍在扩展,以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半干旱草原地区发展最为迅速。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强调,防治荒漠化要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相结合,各国要通过制定和履行国家行动方案防治荒漠化,通过国际合作和建立伙伴关系为履约提供资金支持;重视公众意识,倡导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方式和技术的共享与转让。里约+20大会延续了近年来国际相关进程将荒漠化与土地退化和干旱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磋商的形式,预示国际社会对土地问题的关切已超越干旱区范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把荒漠化问题视为全球性问题,从某一些程度上是全球荒漠化防治进程的一个突破。至于实现全球零土地退化的目标则应更多地被视为各方的一种政治意愿和奋斗方向;能否实现或何时实现,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里约三公约及相关议定书,一直在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有关磋商和争论也始终没停止。世界各国对公约的履约程度和应对态度也不完全一样,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自主发展权,呼吁得到更多惠益。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并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近年来履约态度比较消极,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相对滞后。

  成果文件中对山区给予了专门论述,主要内容有:山区在提供水资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脆弱的山区生态系统易受许多自然因素影响,冰川面积的缩小将对环境和人类福祉造成严重影响;山区是包括原著民和地方社区人民的家园,而这些社区往往被边缘化;应努力解决山区的贫穷、粮食安全和营养、社会排斥和环境退化问题,强化山区可持续发展;努力保护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山区生态系统,鼓励各国将有关山区的政策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

  山区占地球总面积的1/4,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着全球10%的人口。山区不仅为全球50%以上的人口提供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提供了全球60%的淡水资源,具备极其重大的生态功能。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专门指出,山区是森林、矿石和各种产品的资源宝库,是水、能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条件,是全球错综复杂、相互交错的ECO的主要代表,并且对全球ECO的平衡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自2003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2月11日定为“国际山区日”,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山区、支持山区。但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国际合作角度,山区一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约95%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山区;在全国2100多个行政县(市)中,有1500多个山区县。山区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和大江大河的源头,全国90%的林地、84%的森林蓄积量、77%的草场、76%的湖泊、98%的水能都集中在山区。发展山区林业,推动林区建设,是以人为本,使山区人民安居乐业的要求,也是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稳定林区的要求。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山区建设工作,一直将山区作为我国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并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进入新世纪以来,林业发展,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山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尽管我国山区建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仍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山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人口集中,山区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自1992年《21世纪议程》发布以来,山区问题在里约进程中一直未获得有效关注。里约+20大会重申山区发展对应对生态挑战、改善生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呼吁各方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反映出国际社会开始重新关注山区问题,为各国全面推动山区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新的契机。

  林业能否通过绿色经济促进自身发展,林业在绿色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成果文件认为,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认为,绿色经济可提供各种决策选择,但不应该成为一套僵化的规则;强调绿色经济有助于消除贫困,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增进社会包容,改善人类福祉,为人类创造就业和体面的工作机会,同时维持地球ECO的健康运转。

  文件申明,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特别是处境特殊的国家的需要;要加强国际合作,包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资源、能力建设和转让技术;切实避免官方发展援助附加不应有的条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里约+20大会前发布的《迈向绿色经济》的报告中,将绿色经济定义为“可改善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明显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经济”;确定了包括林业在内的10个对全球绿色经济至关重要的部门。研究表明:实现绿色经济不仅能实现财富增长,特别是生态资源或自然资本的增益,而且还会在今后一段时期(6年期内)产生更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该报告提出,在一些重要的部门,如农业、建筑业、林业和交通,在整个短、中、长期内,绿色经济会比常规模式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绿色经济更加珍视自然资本及相应的投资,ECO服务会得到更优秀的保护,来提升农村贫困社区的生态保障和家庭收入。绿色经济以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替代化石燃料,可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且可创造体面的就业,减少进口依赖。

  在里约+20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世界森林在向新的绿色经济转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应该“把森林摆在绿色经济的核心地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针对大会成果文件零案文提出了“森林在实现绿色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等观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在绿色经济发展中,森林将被作为资产来管理和投资,以实现多种效益。林业在绿色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生产工厂(生产从木材到食品的日用产品);二是生态基础设施(提供从气候调节功能到水资源保护的公共产品);三是创新和保险服务的提供者(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绿色经济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绿色经济有助于林业的发展和转型;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世界森林在向新的绿色经济转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应该把森林摆在绿色经济的核心地位。

  里约+20大会的召开及成果文件的形成,再一次肯定了森林、里约三公约、山区和绿色经济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就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的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同时也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思路和深刻的启示。

  成果文件的最大的目的是解决“地球的环境与资源不足以支撑人类目前的发展方式”,即可持续发展问题;希望达成的目标是落实一个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框架,为我们的地球及今世后代,创造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未来。新的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即以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为两翼。各国就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共识,重申里约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认可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决定建立一个高级别政治论坛,在政治上领导和指导可持续发展工作。

  文件给我们的启示是,把林业作为可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视为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绿色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符合中国国情,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创新发展之路。

  联合国正在加强机构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将建立一个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政府间高级别政治论坛,取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落实里约+20大会关于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后续行动。我国林业部门在建设和保护森林ECO、管理和恢复湿地ECO、改善和治理荒漠ECO、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山区发展方面具有神圣的职责与伟大的使命。鉴于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为顺应国内外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我国林业的地位应提升而非继续降低,林业的职能应加强而非继续削弱。只有这样,我国的生态建设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

  我国广大山区和林区的民生才能得以有效的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能得以日益稳固。

  里约+20大会及成果文件的重点是要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核心是推动绿色经济。我国林业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背景下也要构建出新的发展框架,就是要把生态和民生作为林业的“一体两翼”、以现代林业为主体,高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面大旗,谋划大发展,服务大局面。

  要加强森林保护、培育和可持续经营,不仅要在保护和增加森林面积上下工夫,更要在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努力实现森林“双增”目标,发挥森林多种功能。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有效履行里约三公约至关重要。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库,减少森林损毁、增加森林资源是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有效途径。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为珍稀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庇护,森林和湿地不仅是瑰丽的自然资源宝库,而且也是野生动物栖息和迁徙及越冬的主要场所,林业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物质空间基础。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是有效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重要领域。努力改善林业ECO,有效履行里约三公约是相辅相成、内外互动、共促发展的有效举措,应大力推进。

  林地是山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森林是山区农民最宝贵的绿色财富,林业是山区农民最便捷的就业门路。在贫困山区全力发展林业,是深受农民欢迎的造血扶贫、绿色扶贫和长效扶贫的措施。全力发展山区林业是国家保生态、农民得实惠的双赢选择。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完善林业支持和保护政策,全力发展特色林业及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山区脱贫致富。

  林业是绿色经济的基础和关键,要发展绿色经济,必须将林业置于优先发展领域。绿色经济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发展现代林业,必须把绿色经济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里约+20大会的帷幕已经落下,人们满怀着期待和憧憬畅想着未来,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蓝图非常美好,但未来绝非一路坦途,全球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 火狐体育全站app最新官方下载
电话: 020 - 2216 5516
传真: 020 - 2216 5516
Email: admin@rq95.com
QQ:
微博: rq95/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4019室